如果说2014是出行O2O年,那么2015应该属于外卖O2O。无论从平台、商家还是用户的角度来说,外卖O2O都以不可阻挡之势,影响和改变着这个行业的规则。在2016年,外卖行业除了继续进行你死我活的激烈竞争之外,也很可能会像打车业一样,崛起一些滴滴式企业。
尽管舆论中有一些看空的声音,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即互联网外卖作为产业已经成行并为普通人所认知,在行业的共同厮杀与努力下,人们的消费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的白领群体中,同时,互联网外卖行业也正向去年的滴滴快的一样,被大众媒体所高度关注。
证据之一来自央视视角,在最近短短数日之内,仅百度外卖这一家企业,中央电视台就通过不同节目报道了三次,这种关注度本身就已经说明问题。百度外卖被频繁报道当然是其自身的荣光,但同时也显示出整个外卖互联网外卖行业的“吸睛度”。
可以更详细的对这三次报道进行一下“舆情分析”。其中一次是在CCTV2《消费主张》——消费潮流最前沿——家味美食中采访了百度外卖,是将百度外卖作为餐饮业的新生事物进行报道;另外一次是在央视《第一时间》进行报道,以
大数据的形式讲到中国吃客有“肚量” 外卖每日消耗480吨谷物,其中用到百度外卖的数据,这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在央视《中国新闻》--《2015改变我们生活的那些事儿》互联网餐饮专题对百度外卖的报道,这是央视年度盘点新闻中的重磅力作,是以焦点新闻的视角进行报道,把互联网外卖列为“2015年改变我们生活的那些事儿”。能够“改变生活”,从商业价值角度讲,这已经是非常高的评价,属于来自权威媒体的“点赞”。
在报道中,央视通过镜头的梳理与记录,使观众更具象地感受到了互联网+对中国人生活的改变,同时也了解到一些“外卖小哥”背后的故事,很多细节,甚至连一些互联网业内人士都感到新鲜。
比如我以前一直以为之所以中国有全世界最牛掰的外卖O2O,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便宜,欧美劳动力太贵,老外们玩不起这种模式,但实际上背后还有更多互联网与科技含量极高的因素在推动。看央视报道中对百度外卖后台的“曝光”就知道了:央视记者采访了一个百度外卖骑士介绍到,他一天最多配送的外卖订单数量达到了41单,按常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根据常识很容易被认为是吹牛,因为三餐时间段是有限的,再考虑到交通的拥堵(及上下楼和等高峰期的电梯)、外卖配送区域与餐厅分布分散性以及来回取餐的折腾......按普通人的常识,一个配送员一天的订单算下来30单就已经是极限,百度外卖怎么能做到41单呢?
这背后就是互联网外卖有别于传统送餐服务的高科技因素。业内人士是这样解释的:百度外卖是通过一套云派单和调度系统对订单进行资源配置,“当某个区域有新的订单产生时,系统会结合百度地图显示的该区域的骑士分布,安排给就近的骑士配送员,而且每个骑士当前所派送的订单数目会在后台可视化屏幕上进行标记,如果某个骑士的订单量已经满负荷,则会人工干预安排给附近的另一个骑士,从而保证配送速度,让每一个订单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用户手中”。
在行外人看,互联网外卖是“苦力活儿”,但真实的外卖O2O却有很强的技术属性,远不是想象起来那么简单。行外人看到的是互联网外卖的玩命扩张:百度外卖一年半以前只有七个送餐骑士,但到去年初已经发展到2000人,到现在则达到3万人,短时间内覆盖了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吸引了几十万家餐饮商家入驻,注册用户量达到3000多万......但在高速扩张背后,是18项国家技术专利、国内首家智能物流调度系统、自建的物流体系,是科学的手段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可能。结果就是,互联网外卖的每一单的平均配送时长行业纪录被降低至37分钟内。
互联网外卖行业在怎样改变中国人的生活,还体现在
大数据上,大数据一直是百度的特长,去年发布春节迁徙大数据还上了《新闻联播》,这次依旧是通过大数据说话:百度外卖最高记录是一小时送出25万份外卖,2015年中国百姓通过点外卖,消耗掉了480吨谷物、320吨肉类、48000袋大米、640头牛......报道惊叹“这些粮食,要搁在古代,那都能供养10万大军吃上一年啦”。
“这些粮食”,在本质上其实是“互联网+”背景下,通过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被激发出来的新的消费方式,传统产业加速与互联网融合,新的跨界平台正在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得到改变。不要小看现在的互联网送餐服务,它扩展开就是一切生活必需品的配送,比如现在百度外卖已经覆盖餐饮、商超、下午茶、质享生活等全品类,而且其配送范围已经不仅仅只是局限于餐饮,还包括了超市、水果蔬菜、蛋糕、药品等生活用品的配送,有了这个切入口,未来进入的就是千亿级同城物流配送和交易平台,对老百姓的生活也将会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以百度外卖为代表的互联网外卖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传统餐饮业的市场,但餐饮老板们不能停留在怨天尤人及将之归因于烧钱财大气粗之类,而应该看到它们背后互联网思维下的商业模式、大数据技术、智能配送系统、LBS定位技术、
云计算技术......在大趋势不可阻挡的情况下,最好的选择是顺时应势,一起投入到互联网+的变革中去。